辖区概况
崇川区
【概况】崇川区为南通市的主城区,总面积99.67平方千米,总人口68.6万人,辖10个街道和狼山风景名胜区、崇川开发区、观音山新城,是南通市人口最密集,生产要素最集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区域。2013年,崇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实施“优二进三”战略,工业经济质态提升,服务业主体地位更加巩固。年内,崇川区连续第四届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区)”称号。
【经济发展】工业和建筑业2013年,崇川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5.6亿元,醋酸纤维、富士通微电子公司产值分别超过50亿元和4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达40%和38.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44%,保持全市领先。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0.6亿元。广阔通讯成为全市首家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企业。
服务业 2013年,崇川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6%。服务业地方税收增长24%,总量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1.4%;服务业投资增长16.5%,总量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5%。
国内贸易 2013年,崇川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3亿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635.09亿元,比上年增长6.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零售额147.88亿元,比上年增长6%;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
开放型经济 2013年,崇川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4.7亿美元。其中,出口42.2亿美元,进口22.5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6个。工商登记注册外资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7%;实际到账外资0.74亿美元。
【重大产业项目】2013年,崇川区实施产业项目210个,共投入230亿元。金通灵压缩机、星光耀广场等11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超过序时进度。龙源总部大厦、南通总部经济产业园等32个重点项目顺利开工。烟滤嘴、柴油机迁扩建等6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年产能30亿元。新世界国际小商品市场、京扬数码广场等20个服务业项目投入运营。年底,中国“三网融合”产业基地开工。颐高数码广场、万阳广场等19个重大项目成功签约。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泰森食品公司华东区域总部、台湾沐兰国际度假村等重大项目落户。
【平台载体建设】2013年,崇川区重点建设新型工业、商务物流、商贸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五大类29个重大平台载体建设。成立区创投中心,国信君安等5家注册资本超5000万元的企业入驻运营。建成中国家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中国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中国中小企业(南通)总部基地和(南通)服务中心4个国家级产业服务平台。南京工业大学南通高技术研究院挂牌运行。
【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崇川区加快建设快速路网、城市高架,建成东快速等4条高架路20千米、8条支路9.3千米,区内全境通车道路265千米。建成6个便民疏导点,面积2万平方米;投入1.5亿元,推进40个老小区整治项目,完成9个片区206幢41.2万平方米楼宇出新、7541平方米车库建设,新增200个停车位。投入2800万元,完成百花、段家坝和钟秀3家菜市场升级改造。千禧园西侧、希尔国际大酒店等15个新开工城中村项目顺利推进。
房屋征收与拆迁安置 2013年,崇川区完成房屋征收207万平方米。推进安置房地块扫尾工作,天字味精、郭里园小学南侧等一批拖延多年的拆迁地块顺利交地。世纪花城北侧等18个地块实现土地出让。全年实施安置房建设项目27个,竣工交付100万平方米。新港花苑、书院坊等7个安置小区建成交付,安置房交付100万平方米,安置5009户。南方市场及南侧地块等15个城中村项目全面启动房屋征收。
【民生工程】2013年,崇川区民生类项目支出15亿元,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69.9%。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为1.6万人提供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建成省示范仲裁院,区人力资源市场通过省五星级市场验收。养老机构床位数突破3000张,为全区2.02万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五山小学、观音山小学投入使用。全国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验收,钟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港闸区
【概况】港闸区位于南通市主城区北翼。全区总面积134平方千米,辖6个街道、1个省级开发区。2013年年末户籍人口19.14万人。2013年,港闸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进步。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24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313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955元,分别增长9.7%和13.6%。
【经济发展】农业2013年,港闸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1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41万亩,比上年减少1.34万亩;油料种植面积7810亩,比上年减少2609亩;蔬菜种植面积2.05万亩,比上年减少2198亩。全年粮食产量1.76万吨,油料产量1609吨,蔬菜产量4.68万吨,牛奶产量5387吨。生猪饲养量4.59万头,年末存栏1.29万头;家禽饲养量59万羽,年末存栏19万羽;淡水鱼产量740吨。
工业和建筑业 2013年,港闸区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54.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48亿元,增长7.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5.9亿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船舶制造业产值171.8亿元,下降6.9%,占规模工业的40.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29.7亿元,比上年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30.8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1家,增加2家。全年完成建筑施工产值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在建施工面积16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7%。区内10层及以上在建建筑449幢,其中29层以上高层建筑84幢。
服务业 2013年,港闸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8.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突破30%,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完成服务业投入138.9亿元,比上年增长2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分之二以上。完成经营性服务业税收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8%。现代物流业扩容提升,全区规模以上物流业务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林森物流晋升为全市唯一的国家AAAAA级物流企业。旅游休闲业档次提升,全年接待游客75万人次,苏北首家高科技主题乐园南通探险王国开园营业。电子商务竞争力提升,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上线交易,招商入驻企业超1000家,完成线上成交额超10亿元。楼宇经济体量提升,形成税收超亿元楼宇1座,超2千万元楼宇2座,超千万元楼宇1座。
国内贸易 2013年,港闸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83亿元。批发业零售额1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零售业零售额7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住宿业零售额0.43亿元,比上年增长21.9%;餐饮业零售额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区实现汽车类零售额53.66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开放型经济 2013年,港闸区进出口总额26.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出口21.18亿美元,增长0.9%;进口5.57亿美元,增长16.7%。在出口额中,纺织品出口6.47亿美元,增长3.7%,机电产品出口12.75亿美元,增长0.2%。全年新批外资项目5个,全年外资项目增资转股8个,工商登记注册外资2.52亿美元,经商务部确认的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2亿美元。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4078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180万美元,新派出人员282人,期末在外人数514人。
【市政建设】2013年,港闸区投入城建资金80亿元,实施城建项目81个。建成幸福大道、江通路北延等城市道路21条,新增通车里程32千米。实施通宁大道景观绿化和长平路景观绿化等重点绿化项目11个,新建城市公共绿地46.67公顷,生态河廊3千米,绿色通道20千米。完成芦泾河、高店河骨干河道截污整治,实现河道截污10千米。幸福镇区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如期完成,幸福镇区污水管网接入永兴大道污水干管。建筑垃圾处置中心开工建设。
【安居工程】2013年,港闸区新开工安置房154万平方米,竣工安置房262.8万平方米,交付房源1.95万套。整治老旧小区5个,完成平改坡改造1.45万平方米,立面出新4.95万平方米。完成天生港、唐闸老镇危旧房搬迁668户。
【 社会事业】2013年,港闸区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北城小学投入使用,北城高中主体竣工,新龙潭小学启动建设,新一轮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年度计划。永兴、唐闸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10家。市北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开工建设。
【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建设】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建设规划总面积5.24平方千米,规划建筑总面积800万平方米,绿化景观总面积6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00亿元。2010年9月项目建设启动,至2013年底,智翔高端电子及软件应用领域培训教育平台、挪宝全球新能源技术研发和营运中心及长江智谷科技园等14个项目落户开工。
【“万顷良田”工程】2013年,港闸区实施“万顷良田”三期工程,建设规模0.75万亩,涉及幸福街道的转水、花桥、祖望3个村,45个村民小组,共搬迁农村居民1610户,非农居民91户。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基本生活保障4481人。项目共规划建设22幅安置房地块,2013年完成11幅地块建设,交付使用安置房145万平方米,入住4414户。共整理复垦459个增减挂钩地块,完成22千米道路、11座桥梁、47千米农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填埋河塘600个,回填土方156万立方米。项目区3.6万亩土地全部种植。12月25日,“万顷良田”三期工程通过省级验收,标志历时三年的“万顷良田工程”基本完成。
通州区
【概况】南通市通州区位于南通市域中部,三面环绕南通中心城区,东临黄海,海岸线长15.97千米;西南濒临长江,江岸线长10.77千米。2013年末,通州区辖建制镇19个,1个国家级高新区,户籍人口126.27万人。2013年,通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财政总收入14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0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71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3%、11.5%。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纺织加快发展创意设计、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船舶海工致力研发新型船品。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实现产值380亿元。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37个,其中10亿元以上制造业、5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20个。恒科纺织新材料一期、甬金金属二期、宜家工业等项目竣工投产。设施农业面积全市第一,农业“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总量达292个,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技推广云平台项目。年内,通州区通过国家生态区建设考核验收,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验收,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称号,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经济发展】农业2013年,通州区新建扩建规模以上农业项目148个,完成项目投入量16.8亿元。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200公顷,全区高效农业面积4.72万公顷,占耕地面67.4%。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350公顷,全区设施农业面积9996公顷,占耕地面积14.3%。区农业龙头企业新增投入2.2亿元。新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3家。全区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40多个。东社镇香台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
工业 2013年,通州区规模工业产值163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完成工业投入28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实施工业投入项目50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3个,5亿元以上项目15个,10亿元以上项目9个。亿元以上工业竣工项目24个,累计完成投资31.79亿元。
建筑业 2013年,通州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90亿元,在建施工面积1亿平方米。年末拥有特级资质建筑企业3家,一级资质建筑企业28家。全年获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3项,“扬子杯”“白玉兰杯”等省级优质工程奖59项。
服务业 2013年,通州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3.08亿元,增长16.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01.94亿元,增长11.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0.28亿元,增长13.6%。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接待旅游总人数238.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
开放型经济 2013年,通州区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28.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出口总额25.99亿美元,增长11.9%;进口总额2.78亿美元,下降1.2%。全年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5.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7%,其中注册外资超千万美元项目13个。注册外资实际到账3.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新批三资企业项目56个,增资项目19个。完成外经合同额1.27亿美元,营业额1.63亿美元,新外派劳务1116人,分别为上年的72.2%、98.6%和100.6%。
【园区开发】 2013年,南通高新区以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加快软硬件建设,成立科技新城管委会,加快建设科技之窗、科创大厦等创新载体,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年内,南通高新区获批“中国压铸产业试点基地”,被评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省科技服务示范区、省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锡通科技产业园加快产业培育,中港粮油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启动先锋片区开发建设。南通家纺城建成全国第二家家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被评为省首批文化科技产业园,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川姜)家纺画稿交易会。空港产业园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华夏飞机维修、顺丰速运航空枢纽中心等项目投入运营。石港科技产业园完成启动区总体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科技创新】 2013年,通州区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成功组建省家纺产业技术研究院、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家纺研发设计产业化基地通过科技部认定,省海工装备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获批。3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省级立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66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新增市级以上名牌产品21个。11月,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家纺研究院作为全国家纺行业唯一代表入选2013年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录。
【城乡建设】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2013年,通州区编制完成城乡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一中心四片区”发展格局。编制完成中心城区120平方千米建设用地规划。加快片区发展研究,东南片区发展规划通过评审。完成平潮、石港、二甲3个市级中心镇及其它7个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实现新一轮镇级总体规划全覆盖。以大交通建设推动城市空间拓展、布局优化。金通二大道、江海大道快速化改造主线、223省道东南绕城段建成通车,南通市区世纪大道东延、青年路农村段、通富路北延、307省道等工程全面启动,加速通州与主城区的交通联系。推进功能设施配套。城东新区南山湖公园建成开放,建成市民中心、体育中心。启动通吕运河航道整治和河岸环境整治。青岛路北延等10条道路基本建成,实施通州城区交通路、新通掘路南段、朝霞路西段拓宽改造。新增公交线路6条、站台48座、停车面积6300平方米。加快供水、供电设施改造,西气东输工程实现通州城区供气。全年完成动迁283.3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233.8万平方米、竣工257万平方米。
【民生工程与社会保障】2013年,通州区推进教育、卫生、养老、安居房等民生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育才中学等5所学校异地新建,实验小学金桥校区、金乐小学建成启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改造,建成省示范乡镇卫生院3家、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启动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建成居家养老呼叫中心,新增养老床位700张。区残疾人托养中心投入运营。建成保障性住房1721套,完成危房改造1408户。全年,通州区开展各类就业培训1万多人次,新增就业916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3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流转土地2.5万亩,建成国家示范合作社3家,新增农村“三大合作”(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专业股份合作社)组织75家,农户入社率近80%。启动实施社会保障卡工程,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2.8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保障体系。
海安县
【概况】海安县位于南通市北部,东临黄海(海岸线长13.21千米),西与与泰州市接壤,北与盐城市交界。全县总面积1108平方千米。辖10个镇,209个行政村(含村居合一)。2013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94.18万人,全年迁入人口6887人,迁出人口3434人。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38.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财政总收入11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63亿元,增长2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7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11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1%、11.5%。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排名第33位。年内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通过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考核验收,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县。
【经济发展】农业2013年,海安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71亿元,比上年增长3.51%。粮食生产连续第十年实现增产,总产64.09万吨,单产534公斤/亩,粮食单产夺得全省八连冠,名列全省第一批8个“亩产吨粮县”之首。全县生猪饲养量127.57万头,家禽饲养量3609万羽,山羊饲养量103.34万只,禽蛋总产22.57万吨,水产品3.36万吨。创建国家级蛋鸡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省级秸秆养羊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雅周现代农业园加速推进。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4家,农户入社率南通市第一,被命名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工业 2013年,海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42.34亿元,增长20.5%。完成全部工业开票销售763.77亿元,增长18.3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全县规模以上企业838家,其中年内新增82家,规模企业增量、总量均居通市第一。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173家,居苏中首位。全县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1个,新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3个。全年工业投入2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51.8亿元,占规模工业投资的59.8%。全县规模以上丝绸产业企业22家,实现开票销售32.3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99.78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45%,年末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连续第五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成功获批国纺织产业基地县、国家级火炬特色锻压机械产业基地。2家企业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上市。
建筑业 2013年,海安县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845.2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7.01亿元。全年承建高层建筑4056幢,其中29层以上超高层建筑1374幢。海安县建成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4家企业跻身全国行业“双百强”(企业竞争力百强和最具成长性企业百强)。全年建筑企业获鲁班奖3项(其中2个参建)、国优工程5项,詹天佑工程奖1奖。
服务业 2013年,海安县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543.1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亿元,增长13.3%,增幅南通市第一。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0.8%,占比在南通五县(市)中名列第一。完成服务业规模以上投入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全年接待游客25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2亿元,新增国家AAA级景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省级自驾游基地、市级旅游度假区各1家。新增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33家。新增兴业银行海安支行、广发银行海安支行2家银行分支机构。新设立1家创投公司。海安县城投公司获准发行不超过10亿元的“13海安债”。2家企业获准发行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1.6亿元。
开放型经济 2013年,海安县完成新批注册外资6.2亿美元,外资实际到账3.01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8.9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6.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2%。全年新签外经合同额1.45亿美元,实现对外劳务营业额7977万美元。
【城乡建设】 2013年,海安县实施城市重点建设工程88项,其中,交通畅通工程9项,园林绿化工程9项,功能提升工程17项,市民安居工程53项。完成草坝路、朝阳路、丹凤路、凤山北路、城南学校周边道路等道路主体工程建设,建成道路总长11.61千米。实施东洲公园、洋港河西侧景观绿地、时代广场北延等公园建设,新建公园面积21.2万平方米。完成沈海高速道口、启扬高速道口等城区外围道口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建设、黄河路景观改造工程绿化、洋港河西侧景观工程建设。完成11个区域房屋征收任务,交付建设用地。全年县本级新开工建设安置房143.5万平方米,在建164.5万平方米,竣工40.55万平方米。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440套(户),完成棚户区改造618户,竣工保障性住房1378套(户)。曲塘、李堡、白甸、墩头4镇被列为首批市级中心镇。曲塘镇成为南通市唯一的全省小城镇综合规划示范镇。各区镇基础设施投入43亿元,新开工安置房228.2万平方米,在建545.5万平方米。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工作,全县森林覆盖率22.24%,村庄绿化覆盖率35.9%,城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为40.3%和36.9%,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5平方米,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县。
【现代物流业】2013年,海安县依托独特区位及交通条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初步形成“枢纽海安、物流天下”品牌效应。全年招引各类区域代理、厂家直销622家,新开辟物流专线104条。新增AAA级以上物流企业5家。甘肃金川、酒钢、白银三大集团在海安设立区域性总部贸易公司。东部家具全球采购中心、天赋力现代综合物流园被列为省服务业重点项目,正元物流、腾龙物流被列为省重点物流企业。
【海安县获评“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县”】纺织产业由海安县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逐步发展为优势产业、强势产业。全县有1236家纺织、丝绸、化纤、服装企业,形成从纺、织、染、后整理到服装生产加工、纺织机械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拥有142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46家亿元企业、7家10亿元以上企业。2012年,纺织行业实现销售410亿元。2011~2012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企业名单中,海安县有联发纺织、鑫缘集团、双弘纺织等6家企业入选。全县纺织行业拥有3个中国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江苏省著名商标。2013年9月,海安县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县”。
【全省最大光伏电站项目开工】3月29日,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资的15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在海安老坝港滨海新区开工。该项目是江苏省发电功率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总投资120亿元。项目开工设标志欧贝黎公司由光伏产品制造商向光伏电站建设商、运营商转型。
【社会事业与民生工程】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南实验学校建成招生。中考、高考综合指标保持全省、全市领先。11月,海安县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海安县被教育部确定为苏中唯一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海安高新区入选联合国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实验点。启动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健全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40%以上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达标建设任务,获评江苏省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大公镇通过省级卫生镇验收。公共文化体系加快建设,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曲塘镇获“江苏省书香之镇”称号。韩国钧故居“韩公馆”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馆验收。海安县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获全民健身突出贡献奖。海安县少儿体校获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海安健身花鼓第六次获得全国体育健身展示一等奖。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 全年县财政共投入24.8亿元用于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比上年增长23.6%。继续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新增各类创业项目2073个,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发放1767万元。新增城镇就业868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16万人。企业职工五大保险覆盖率南通市领先,累计10.3万名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在南通市率先实行城乡居民大病再保险,发放保险金3086万元,7565人次受益。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45家,居家养老服务做法全省推广。
如皋市
【概况】 如皋市位于南通市域西部,南临长江,北与海安县、东与如东县相邻,西与泰兴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476.63平方千米(不含长江水面)。其中陆地面积1223.16平方千米,占82.8%;水域253.47平方千米,占17.2%。2013年3月,如皋市行政区划调整,原20个镇调整为11个镇、3个街道。年末,辖区总户数45.31万户,总人口143.23万人。2013年,如皋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3%。财政总收入146.4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2.2%。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1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00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0%和11.5%。年内,如皋市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并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
【经济发展】 农业2013年,如皋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36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全年粮食产量74.04万吨,连续十年实现增产。棉花产量160吨,下降11.6%。油料产量3.84万吨,增长4.3%。蔬菜产量61.65万吨,增长7.9%。新增设施农业4万亩、花木3.16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达57%。黑塌菜、百日籽白萝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业2013年,如皋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18.99亿元,比上年增长4.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96.78亿元,增长16.5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2.06%。新兴产业产值436.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7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311.5亿元,增长2.63%;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58.1亿元,下降12.25%;工业产品销售率98.68%。新增规模企业58家,总数达468家,其中亿元企业112家。规模以上工业投资24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如皋软件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建筑业2013年,如皋市建筑业施工产值75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2013年末,全市建筑队伍人数22万人,其中,工程技术和经营人员5万多人。全年建筑企业承建施工面积1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8%,2个项目获“鲁班奖”。年末,全市产值超100亿元建筑业企业2家、超20亿元企业6家、超10亿元企业7家;拥有特级资质建筑企业2家、一级资质建筑企业25家。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如皋市“中国建筑之乡”称号。服务业2013年,如皋市服务业投资130.76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35.56亿元,增长11.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2.25亿元,增长25.6%。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02.17万平方米,销售额50.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1%和102.5%。开放型经济2013年,如皋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新批外资投资项目50个,完成工商注册外资6.53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2.48亿美元。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31.54亿美元,下降12.1%,其中自营出口总额23.72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出口超1000万美元企业37家。出口贸易总值中,机电产品出口8.83亿美元,下降4.1%;纺织品出口4.8亿美元,增长18.0%;化工产品出口3.0亿美元,增长34.1%。全年完成对外劳务营业额2.0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2.9%,当年新派对外劳务人员3086人,年末在外人员7272人。如皋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型城镇化建设】2013年,如皋市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被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评为“中国最佳休闲小城”(全国共5个),成为南通唯一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市)。中心城区完成搬迁117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工155万平方米、竣工98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76万平方米,近2000户拆迁户搬迁新居。新增绿化面积65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0.3%。建成宣化南路、大司马南路、长宁路等城市道路。镇村建设提升水平。镇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建成重点考评项目22个。全年完成镇区搬迁77.6万平方米,新开房地产77万平方米。4个镇列入南通市级中心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建成全国卫生镇2个、省三星级康居乡村30个、省生态村5个,首批连片整治项目通过省级验收。东陈镇山河村、白蒲镇蒲西村、磨头镇新港村成为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长江镇长青社区入选第二届“江苏最美乡村”,白蒲镇被授予“江苏历史文化名镇”。
【茧丝绸产业】2013年,如皋市有桑园面积8.49万亩,全年发种16.56万张,位列全省第三。产茧6452.5吨,平均张产茧38.95公斤,张产值1723.8元。全市有缫丝绢纺企业11家,总产量441吨,全年销售总收入1.58亿元。
【沿江经济洽谈会】10月28~29日,如皋市举行第十一届如皋沿江经济洽谈会。集中签约项目43个,总投资额210.17亿元。其中,内资项目30个,投资额162.43亿元;外资项目13个,投资额7.7亿美元。集中开工项目31个,涉及船舶海工及配套、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纺织服装、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服务业等领域,总投资额119.72亿元。
【苏中国际集装箱码头启用】11月28日,位于如皋港的苏中国际集装箱码头启用。该码头拥有5000~10000吨级多用途泊位6座,集装箱堆场及道路配套面积22.75万平方米,年吞吐能力40万标准箱,为如皋市首个多用途集装箱码头。
【如皋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如皋长江大桥位于长青沙北汊,北接沿江公路,南连长青沙岛,是204国道如皋港连接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桥为仙鹤造型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全长3230米,主塔高85米,主桥长1046米、宽26米,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80千米,桥梁及接线总投资约5.6亿元。工程于2010年8月开工,2013年12月8日建成通车。
如东县
【概况】如东县东临黄海,南与通州区为邻,西靠海安县、如皋市。全县总面积1872平方千米,2013年末户籍人口104.38万人,常住人口98.36万人。下辖14个镇,211个村、47个社区。2013年,如东县全面加快新兴海港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现代旅游城市建设,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2013年,如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全年财政总收入10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7.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2944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52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11.3%。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第11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经济发展】农业2013年,如东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0.50亿元,比上年增长9.8%。组织实施省级以上重点农业科技项目27项,其中省级项目17项,部级项目10项。新增认证无公害产品34个、绿色食品4个。新增千亩综合示范园区22个,新增规模化种养示范基地43个,新增现代农业示范村38个,新增规模特色产业25个。新增高效设施农田6.28万亩,累计设施农田19.78万亩。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2家,累计各类龙头企业8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5家。
工业 2013年,如东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9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328家,比上年增加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1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增长29.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7%。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智能装备、智能传感、节能环保六大新兴产业产值34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7%。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4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305个。沿海风电产业加快发展,全县风电总装机容量达95万千瓦,规模居全省第一。新能源产业实现工业应税销售64.4亿元。
建筑业 2013年,如东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4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实现增加值5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年末有资质建筑企业140家,其中特级企业2家,一级企业10家。如东县被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中国建筑之乡”称号。
服务业 2013年,如东县制定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规模物流企业发展较快。全县15家规模物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93亿元,比上年增长29.7%。新增省级以上重点物流企业6家。洋口港物流园获批省级重点物流基地。重点旅游景区加快提档升级,国清园建成国家AAA级景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县商品市场46个。服务业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完成投资1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8.40亿元,比上年增长81.2%。
开放型经济 2013年,如东县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28.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全年新批外资协议项目59个,新批注册外资6.53亿美元,到账外资3.3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667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1.1%。期末在外劳务人员1758人。全县实有外商投资企业452家。
【港口开发与园区建设】 2013年,如东洋口港加快开发建设,港口配套功能不断增强。10万吨级石化码头、万吨级液化品码头加快实施;临港工业区三期围堤工程基本竣工。全县五大开发园区(如东开发区、洋口港工业园、沿海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累计新批注册外资5.13亿美元,到账外资2.25亿美元,吸引南通市外民资51.52亿元;完成工业投入179.04亿元,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9个,竣工19个;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99.76亿元。年内,如东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创建通过验收,洋口港工业园现代物流园区被列为省重点物流基地,循环经济产业园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区入选第四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发展规划逐步完善,刘埠国家一级渔港规划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推进“区镇一体化”改革,沿海开发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县级审批权限加快下放,累计向洋口港工业园下放审批事项151项,向其余各沿海园区下放63项。
【国家生态县创建通过验收】如东县于2007年启动国家生态县创建。县成立创建组织网络,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出台落实环保优先、推进生态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实行生态县创建重点工作专项考核。全县累计投入近4亿元,实现引江供水城乡全覆盖。建成10个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全县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超过6万吨。建成9个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和日处理1000吨的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全面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清水廊道,对全县所有等级河道和农村沟塘进行疏浚整治,并落实长效保洁管理措施。全县森林覆盖率20.6%。推进基层生态创建,建成12个国家级生态镇、19个省级生态村。2013年1月,如东创建国家生态县通过环保部考核验收。
【循环经济产业园成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013年9月6日,如东循环经济产业园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区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批准为第四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江苏省唯一)。园区规划面积146.67公顷。至2013年末,累计投入6.80亿元,建成6.10万平方米厂房、14万平方米场地、日处理3000吨的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涉及的20个项目中,58万吨废钢铁加工配送项目、10万吨废电线电缆回收拆解项目、20万吨废五金电器回收拆解项目、5万吨废电机回收拆解项目、产业园污染物防治建设项目、再生资源交易中心6个项目完工。南通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江苏及上海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中心建设项目、1.50万吨报废汽车机械化拆解项目、基于物联网的产业园信息化管理中心4个项目建设有序进行。7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3家企业厂房竣工,并取得国内收货人资格证书。
【小洋口国际温泉城奠基】10月18日,小洋口国际温泉城在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奠基。项目位于小洋口旅游度假区,由香港保华集团控股企业投资开发,总规划面积11.50平方千米,总投资150亿元左右。总投资2.37亿美元的温泉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占地面积4.70平方千米,主要由湿地生态游憩区、海滨牧场示范区、温泉娱乐休闲区、渔港风情体验区、中心湖景观光区组成。该项目拥有全国罕见的碱性硫酸钠泉,泉水自然温度高达76℃,井深1000米,日出水量最高达4500吨。
海门市
【概况】海门市位于南通市域中部偏东,东接启东市,东北濒临黄海,东南角部分与上海市崇明县接壤,西、北与通州区相邻。2013年末,海门市总面积1148.77平方千米,下辖3个街道、8个镇、1个乡。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0.06万人。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76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407.60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281.65亿元,增长12.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2005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4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17亿元,居南通各县(市)之首,比上年增长18.5%。名列第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27位。
【经济发展】农业2013年,海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43亿元,比上年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16920元,比上年增长11.6%。高效设施农业面积29.59万亩,占比33%;高效设施渔业面积4.03万亩,占比27.99%。建成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综合性农业园区15个,建成家庭农场505个。连续第七年被评为江苏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工作成效显著县。海门香芋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评审。
工业 2013年,海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2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实现利税27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利润总额179.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六大新兴产业产值合计完成483.2亿元,比上年增长32.5%,总量比上年提高124.8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20亿元,占规模工业的44%。全年实施超千万元工业项目500个,竣工超千万元工业项目230个。总投资100亿元的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项目落户并部分投产,宝钢精密钢丝、中远钢构、佳铝实业一期等21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新增规模企业70家,全市工业骨干企业230家,比上年净增11家。
建筑业 2013年,海门市建筑业实现建安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达1050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建筑施工面积1.22亿平方米,竣工面积2575万平方米。建筑企业获参建境外工程“鲁班奖”1项、国优工程2项、“詹天佑奖”1项。
服务业 2013年,海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年末全市共有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17个,成交额529亿元。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81.6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1%。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实现服务业税收47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张謇文化旅游景区建成南通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各类服务业集聚区完成营业收入5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组织开展“万人游”“万车游”等活动,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新引进银行机构3家,全年新增贷款102亿元,获评“江苏省金融生态优秀县(市)”。金天投资、佳铝股份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南通高特佳汇金创投基金成立运行。
开放型经济 2013年,海门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8.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出口总额15.44亿美元,增长24.7%;进口总额3.32亿美元,下降26.9%。新增外商投资企业30家,新批增资项目21个,工商登记注册外资5.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4%,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0%。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2.50亿美元,2622014南通年鉴比上年增长18.5%。对外劳务实现营业额5.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1%。新派出国劳务3098人,比上年增长128.1%。期末在外人数6469人,比上年增长17.8%。境外中方协议投资额1.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0.0%。
【城乡建设】2013年,海门市供应各类建设用地313.33公顷,盘活存量土地59公顷,争取点供、独立选址用地指标86.67公顷。全年完成搬迁面积129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176万平方米。城市地标项目江海文化公园动工,公共卫生中心、江海博物馆、嘉陵江商务大厦、商品流通领域质量检测中心等42个公建项目开工建设。组织实施富江路北延、长江路北延等27项市政重点工程,完成复三新村、东风新村2个老小区改造,新增停车位4000多个。第二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开工建设,城区日新河、宏伟河、通沙河整治工程基本完成。新城区天然气管道工程全面竣工,完成部分小区的置换工作。336省道海门绕城段建成通车。长江口北支海门中下段岸线整治工程开工建设,新江海河挖入式港池完成码头水域和进港航道疏浚,宝钢物流一期码头交付使用。出台扶持中心镇发展的政策意见,中心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235.6千米,改造农桥127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海永乡获批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新建省级生态村7个、省三星级康居乡村4个。完成成片造林3万多亩,全市林木覆盖率18.8%。
【民生工程建设】2013年,海门市组织实施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全年新增城镇就业超1万人,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800多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200人。建成10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每万名劳动力拥有高技能人才496人,列南通市首位。城镇五大保险参保率均超97%,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推进居家养老服务,2500多人享受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完成正余、悦来等乡镇敬老院的综合改造。残疾人托养中心建成运行。组建11个义务教育管理集团,新建、加固校舍8.7万平方米,20所学校建成塑胶操场。张謇职业技术学校、南通纺院海门港校区开始招生。机关幼儿园、证大幼儿园主体工程竣工,民生幼儿园建成启用。人民医院新院开工建设。
【2013年中国海门经贸洽谈会】4月16日,2013年中国海门经贸投资洽谈会暨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在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签约外资项目41个,总投资27亿美元;民资项目88个,总投资185亿元。签约超1亿美元外资项目8个,最大项目为海门开发区总投资8亿美元的马士基集装箱码头项目。签约超10亿元民资项目6个,其中最大项目为三厂工业园区总投资20亿元的中兴装备产业园项目和悦来镇总投资20亿元的证大城市综合开发项目。【海门港集装箱航线开通】2012年4月起,海门港5万吨级通用码头试通航,累计货物吞吐量超100万吨。2013年12月3日,海门东灶港港口发展有限公司和洋浦中良船运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开辟从营口至海门至太仓的集装箱航线,暂为双周班次。12月21日,来自辽宁营口港的万吨级集装箱船“顺昆一号”靠泊海门港5万吨级通用码头,顺利完成装卸作业,标志南通沿海首条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在海门港卸船的主要货种为粮食、农产品以及机械产品,装船的主要货种为家纺、电动工具等,该航线的开通为南通企业货物出口外运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启东市
【概况】启东市位于南通市域东部,东临黄海,西与海门市相连,南侧与上海市崇明县隔江相望,部分地段与之接壤。全市总面积1208平方千米,下辖11个镇、1个乡。2013年末户籍总人口112.35万人,常住人口为95.78万人。2013年,启东市围绕“领跑沿海、融入上海、包容四海”的战略定位,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排名第38位,连续第八届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获“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市创建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通过国家技术调研。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5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财政总收入139.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4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76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1.6%。
【经济发展】农业2013年,启东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71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26.12万吨,比上年下降1.0%。全年油料和棉花总产分别为10.34万吨和1.6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9%和2.2%。生猪、羊、家禽饲养量分别为45.2万头、118.2万只和1861.8万羽。全年肉类总产量5.88万吨,与上年持平;禽蛋产量2.09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全年水产品产量36.01万吨,比上年增长4.6%。全年新增扩建农业项目318个、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5.5万亩、南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总投资20亿元的中国供销启东农产品国际物流港项目成功签约。农业结构转型加快,露地蔬菜种植面积增至34.2万亩。农产品出口总额超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出口总量居南通第一。新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68种。海洋渔业稳步发展,实现渔业总产值58亿元。
工业 2013年,启东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6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7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9%;新兴产业实现产值46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4.3%。全市五十强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34.45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39.1%。新增规模企业辖区概况26330家、亿元企业30家、10亿元企业4家。开展工业企业科学发展能力星级评价,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工装备、新医药、节能环保、电动工具、新能源及光电五大产业集群完成产值758.9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5.6%。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7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企业上市工作有序推进,碧松照明等3家企业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
建筑业 2013年,启东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88.6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获“中国建筑之乡”称号。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83.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80.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1%。南通二建2项工程获“鲁班奖”,江苏启安连续第四年名列省建筑业百强企业(建筑安装类)榜首。
服务业 2013年,启东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6.4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45%。实施亿丰商城、国动产业园等千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76个,完成投资135亿元,比上年增长31.5%,总量列南通各县(市)第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34.77亿元,增长12.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0.85亿元,增长12.8%。江海旅游业加快发展,恒大威尼斯、新湖项目、新村沙项目快速推进,圆陀角旅游度假区获批南通市级旅游度假区。新引进银行机构3家,新增小额贷款公司2家,启东国投担保公司正式运营。18亿元城投债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
开放型经济 2013年,启东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2.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4%。其中出口总额26.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7%;进口总额5.8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4%。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9家,增资扩股企业6家;累计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4.73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2.54亿美元。累计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2.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4.4%;实现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4.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3%。新增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4000万美元。年内成功举办2013年中国启东国际经贸洽谈会、2013年中国启东科技节,组织上海、深圳、北京等地投资环境推介会和赴新加坡、韩国、美国等境外专题招商活动。
【港口开发】 2013年,启东市推进吕四港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环抱式港池进港航道一期等工程建设。吕四渔港扩建工程列入国家重大渔港建设项目,两闸外迁工程竣工,总投资16亿元的吕四国家级渔港新港区于10月正式启用。年底,环抱式港池围堤岸线基本形成,一期吹沙造陆工程完工,防沙导流堤工程基本完工。新材料产业园液化品码头岸线获交通运输部批复,园区水电、通信、绿化等逐步到位。吕四港申报一类开放口岸呈国务院审批,口岸联检单位基础设施土建基本完工,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全面启动。
【园区建设与项目引进】 载体建设势头良好。启东开发区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省级开发区第四位。创新型经济园道路框架基本形成,科创大楼主体结构封顶。滨海工业园完善功能配套,商务中心、海韵广场投入使用,拓展区水电、道路等工程基本完成。滨江医药化工园开展环保安全专项整治,园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海工船舶工业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海工西路、海工大道西段竣工通车,中心功能区规划通过评审。江海产业园南片区域建设用海项目获省政府批复,启动区主干道路开工建设。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25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71个。东凌集团、京沪重工等重大项目落户,大唐电厂二期、中远海工二期、太平洋海工二期、广汇能源、神通能源装备等项目加快推进,胜狮货柜、丰顺船舶、富顺柜业、盖天力药业扩建等项目全面投产。组建重大项目代办服务中心,实施星级企业挂钩服务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服务。突出要素保障,220千伏红阳港变电站投入运行,争取土地点供等用地指标250.73公顷。
【沪启合作】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启东研究基地成立,就启东接轨上海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外高桥(启东)产业园、江海产业园等沪启合作园区加快建设,2013年新增沪资项目60个,总投资56.6亿元。农产品产销对接不断深入,新增面向上海的直供基地10家、配送中心6家、直销门店45家。开拓上海旅游市场,全年接待上海游客70万人次。强化科技领域合作,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共建光电遥感技术应用中心。深化沪启人才合作,成功举办人才政策环境上海推介会。沪启城际交通客运日发177班次,通达上海11个站点。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013年,启东市用于民生类项目投入35亿元。开工建设安置房122.8万平方米,竣工63.8万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1000套。通过财政补助方式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和住院补偿水平。所有行政村均建有1个全民健身点,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全面建成。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扩建农村老年关爱之家15家、民办养老机构2家。南通大学启东校区一期工程首批项目竣工,南苑中学新校区启用,新城区高中、折桂中学、滨海实验学校加快建设,建成优质公办幼儿园11所。推进卫生信息化和急救体系建设,中医院门诊大楼结构封顶,人民医院综合病房大楼开工建设。市、镇(乡)两级建成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生育关怀“太阳岛”工作模式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