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名品名企

如皋

发布时间: 2015-09-29 作者: 史志办 字体:[ ]


如派盆景



如皋盆景起源于北宋,兴于明清,1983年被全国盆景协会考订为全国盆景艺术七大流派之一。如派盆景以“满、残、清、奇、古、怪”见长,尤以“S”两弯半造型享誉海内外,此类盆景主干后下部后仰,上部前倾成游龙弯,枝片为云片状,顶片呈半圆形华盖顶,有“寸折寸弯鸡爪翅,云头雨足美人腰”之称。



如皋“董糖”




出自明末如皋名士冒辟疆爱妾董小宛之手,故称之为“董糖”。因董小宛时为秦淮名妓,又称之为“秦淮董糖”。以精白面、白糖、芝麻、饴糖为原料,经选料、熬糖、制糖芯、制糖骨、成型等工序而成,酥松香甜、入口易化、口齿留香、回味久长,誉满大江南北。


董 肉




又称跑油肉、虎皮肉。亦由明末如皋名士冒辟疆爱妾董小宛所创,故名“董肉”。以肥瘦均匀之猪肉(俗称五花三层者)切块,清水煨至七成熟后置于油锅煎炸,再辅以酱油和糖红烧,皮呈皱纹状,肥而不腻。清《崇川咫闻录》中有载。


林梓潮糕




如皋蝶尾金鱼




如皋蝶尾金鱼养殖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其尾鳍形似蝶舞,以其独特的“形态美、体色艳、游姿娇”而出类拔萃,被观赏鱼业内誉为“灵动的画、无声的诗、活的风景”,堪称观赏鱼一绝。如皋蝶尾金鱼有20多个花色品种,上佳品种10多个,“十二红”蝶尾和“熊猫”蝶尾更是万里挑一的极品,深受国内外金鱼爱好者的喜爱,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年出口量100多万尾。在国内各类展览、大赛上,因其独特优美的形态崭露头角,先后获得各项大奖100余项。


工艺丝毯




如皋工艺丝毯厂继承三千年中国文化艺术传统,吸收现代编织的先进技术,从传统的方、圆、矩形毯发展到三角形、多边形、波浪形、不定形毯;从单面丝毯发展为双面丝毯;从手工栽绒到综合运用编、织、结、拉、盘、钩、簇等新工艺。

如皋工艺丝毯因其细密丰满、构图新颖、片剪浮雕、色彩亮丽而闻名海内外。曾为中国政府制作大型艺术壁挂《和平的春天》、《桂林山水》,作为国家礼品赠送联合国,被誉为“代表中国丝毯织作工艺的最高水平”。多幅丝毯被国外著名博物馆珍藏。


蟹灌鱼丸




以鲜鱼脊肉及河蟹肉油精工制成,形若鸽卵,皮白如玉,馅黄似金,鲜嫩异常。《中国菜谱》中有其专篇介绍。


如皋三黄鸡





主产于如皋市境内,最早文字记载于清嘉庆年间(约1804年)《如皋县志》“物产”一节。如皋黄鸡体型中等偏小,具有“三黄”(喙黄色、羽黄色、胫黄色)特征,肌纤维紧密、富有弹性,适宜于白斩、爆炒、煲汤等,肉质嫩滑细腻,肉香汤鲜,清澈味美。2009年,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单。



如皋东串猪




为如皋养猪业当家品种,由农民长期培育而成。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率高、肉质好、瘦肉率高等特点,成为江苏省五大地方良种猪之一,被列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之一。


如皋火腿




生产始于清咸丰初年(1851年),其形如琵琶,色红似火,风味独特,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中外,与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齐名为“中国三大名腿”,有“北腿”之称。清末获檀香山博览会奖和“南洋劝业会”优异荣誉奖,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优质名特产品。



如皋香肠




生产始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其条形整齐、肉质紧密、色泽鲜艳、咸甜适度、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精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腻,可与广式香肠媲美,亦被称为如式香肠。

    清末曾获南洋劝业会二等奖,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优质名特产品,1985年获国家质量银质奖,1988年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如皋肉松




生产始于1914年,原为太仓式肉松,后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研制最佳配料配方,形成如皋特有风味。于1966年始出口国外,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名特优质产品,1985年在巴黎获国际美食学会与旅游观光委员会授予的金质荣誉奖章,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1992年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白蒲茶干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湖州人屠氏于如皋白蒲镇开设三香斋茶干店,所制茶干香、韧、鲜、嫩。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时,当地官吏以三香斋茶干进贡。乾隆食后赞不绝口,并挥毫御赐“只此一家”条幅。从此,三香斋白蒲茶干声名远播。


白蒲黄酒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浙江绍兴章姓落户如皋白蒲镇,开办槽坊酿制黄酒。其酒色泽橙黄、清晰透明、醇香浓郁、口感纯正,且具有舒筋活血、健身强心、延年益寿之功效,可与浙江绍兴黄酒媲美。1986年获省优质产品证书,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1991年获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93年在日本东京第五届国际酒、饮品博览会上获金奖,1997-199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名牌产品。